更有清流是汨罗·新时代汨罗素质教育新生态(三):向课堂要质量

时间:2023-05-05 来源:湖南教育融媒 责编:陈玮

分享到

“停舟细问灵均迹,更有清流是汨罗。”人民群众对教育满不满意,教学质量好坏是最关键的评价标准。汨罗市在教育改革过程中,以跨学科综合性学习为突破口,构建“以学为中心”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样态,向课堂要质量。

“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,像挂在天边的新月。”这是汨罗市罗城学校一节普通的语文课,同学们正在朗读文中美句。课堂整合学习内容、情境、方法和资源等要素,在学案上设计语文学习任务。以生为本,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感、悟写法、悟文化,学习写法的迁移与运用。这也是汨罗市推行“1+6课堂”新模式的一个集中体现。小学部校长周令告诉记者,推行课堂新模式以来,明显感到师生的面貌焕然一新,课堂真正成了学生的乐土,老师在课堂上也教得轻松。

“首先第一个环节是明确目标,那么在学生学习之前呢,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。”在汨罗市正则学校的教研室内,小学部语文老师刘霞和同事们正在针对教案初稿进行讨论、优化调整、统一认识,既提高了集体备课的高效性,又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,每个部分的设计都非常讲究。导学案研究出来后,刘霞便首先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实践,同时请老师们一起评课,反复打磨。

向课堂要质量,汨罗市积极探索实践“1+6课堂”模式,即课前精编导学案,课中坚持明确目标、合作探究、教师精讲、练习矫正、课堂检测、课堂总结六环节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。汨罗市教育局将不同学期,不同科目,不同学段的“导学案”按照4个教学片区分成4份,由4所名校牵头设计,成熟的导学案推广到全市所有中小学。汨罗市正则学校就是参与本学期“导学案”研发的四所学校之一。“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的支架,也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一个流程。”正则学校小学部校长刘培表示,有了导学案,孩子们更能准确地抓住每一堂课的学习任务,从而将课堂的每一步落到实处。同时,大范围共享集中优势力量编写的导学案,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。

汨罗市新市镇中心小学教师戴甜通过在正则学校的学习,将导学案带到了自己的课堂上。

在《军神》这堂课上,汨罗市新市镇中心小学教师戴甜,通过“自读、质疑、探究、感悟”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,让同学们体会到刘伯承在手术中表现出来的钢铁意志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这样的课堂使他们学习更加积极,发言也更加踊跃。

为了让学来的导学案更适合学校的教学,新市镇中心小学全体教师分工协作,立足文本,针对教案各抒己见,渐渐形成了学校自己的导学案。校长余波表示,新课堂模式的改革正在积极地转变他们的教学观念,使学生真正地动了起来,课堂真正地火了起来。

汨罗市还探索利用“强弱结对”,指导薄弱学校利用课改平台“脱贫脱弱”。湖南省杨迎春高中英语名师网络工作室成立不到一年时间,已免费分享了近3000条优质资源。

“评价”是学校发展的指挥棒。城区学校的办学条件、功能设施、师资队伍、家庭教育氛围等均优于边远山区乡镇学校,为了有效、公允地“评价”学校,汨罗市创新性地实施了区域内学校整体评价机制,设立“修正系数”。在计算目标管理最终评价分时,城区学校初始总分乘以98%得出最终分数,部分边远山区学校则乘以102%得出最终分数。

地处智峰山腹地的八景学校位置偏远,办学基础相对较弱,校长黄慎告诉记者,通过“修正系数”,一定程度上拉平了城乡学校的“起跑线”。大家“有了盼头”,基础好的乡镇、学校丝毫不敢懈怠,基础差的乡镇、学校也积极进取。“不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来衡量”,汨罗市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黄文德表示,这样做是让基础较差、条件还不够完善的单位看到希望,不损伤工作积极性,从而促使区域和谐发展的工作目标,变成现实。

责编:陈玮

来源:湖南教育融媒

湖南教育新闻
《湖南教育新闻》栏目简介

《湖南教育新闻》栏目简介

查看详情
国防教育频道
国防教育频道简介

国防教育频道简介

查看详情
湖南招考
直播预告!“湘就业”直播带岗2023年高校毕业生专场来了!

直播预告!“湘就业”直播带岗2023年高校毕业生专场来了!

查看详情
“我是接班人”网络大课堂
“我是接班人”网络大课堂简介

“我是接班人”网络大课堂简介

查看详情
奋斗青春号
奋斗青春号

奋斗青春号

查看详情
友情链接